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交叉-《国民法医》
第(1/3)页
血手印几乎是刑科人最喜欢的指纹类型了。
跟普通的潜指纹相比,血手印就像是嫌疑人主动涂了胶泥一样,几乎可以将指纹上最细腻的纹线都显现出来,甚至可以比胶泥做的更漂亮。
但擦过以后就不一样了。
趁着手上的血迹未干而擦拭后的指纹,其纹线都被血给洇满了,那也就没有指纹对比的基础了。
不过,在仔细的翻查了“翠岭211”的现场照片后,江远确信,凶手在窗帘和毛巾上擦手后,其边缘位置,还是留下了一些指纹片段的。
也就是手指即将擦干,又未彻底擦干的时候,还是有一些残指纹印在了上面。
通过简单的犯罪现场重建也能看到,凶手用窗帘擦手的时候,已经是杀了两个人以后,准备上楼的时候了。
因为前期发力过猛,凶手在受害者张国义及妻子身上,捅了十几刀,以至于血浸满了手套,不得不脱掉滑腻腻的手套,再重新擦手,取了毛巾绑刀——之所以能确认这些步骤,也是根据现场滴血的状态来判断的。
若是以常规的指纹鉴定的手段,不论是从窗帘上搜集来的指纹,还是从毛巾上搜来的指纹,基本都是没什么大用的
残的过于厉害了,可能连三五个特征点都标注不出来,放到软件里做指纹比对,出来的候选指纹得是天量的。
用高清光谱成像仪就会好一点,窗帘边缘的几个指纹,都采到了4个以上的特征点。毛巾上的指纹质量就要差不少,只能得到3个左右,最多4个特征点。
江远于是主攻窗帘。
按照7个可以做,8个有机会的原则,4个或者5个特征点的距离还是有点远,这时候就要借用影像增强的技术,争取在5个特征点的基础上,再增加一两个特征点。
这个过程进行的很快,以至于两名指纹专家刘长河与林安,也很快有了头晕目眩的感觉。
影像增强本身就是非常反直觉的操作,比较基础的灰度,就已经是以数字来决定图像了,不是专业人士,单看江远的操作过程,只会觉得迷茫。
刘长河与林安加到一起有LV0.5的图像分析,但他们看着江远的操作,只觉得迷幻和兴奋。
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江远!
要是普普通通的指纹专家,他们何必找到安湾来,他们俩自己就能搞定。
江远在电脑前忙碌一会,又起身拉着证物窗帘做图像采集。
第(1/3)页